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未来宣言

生活月刊 2022-03-04


编者言:

宣言,作为一种迎接未来的方法



宣言:一所为创造性与跨学科研究而设立的自由国际大学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是20世纪下半叶最富远见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与教育家。1973年,博伊斯与同事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共同创立了为创造性与跨学科研究的“自由国际大学”(F.I.U.),其创校宣言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社会美育观念。博伊斯主张,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性。艺术、教育的共同目标即唤起并解放人的创造性,使人们积极参与塑造他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生活,进而产生社会启蒙的教育作用。


在出版家Gerhard Steidl的工作室,我见到了这个手写版的著名宣言,它以大幅尺寸的海报形式,赫然挂在会议室的中心墙上,每一个入座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幅墙的语句所带来的力量。


上面用德语写着:“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通往社会有机体的自由创造。”署名是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85年。艺术家在1986年离世。这份手抄宣言,可以算得上是绝笔了。在时隔多年后的2017年,我依然感受到直面“宣言”时的震撼力。



 Gerhard Steidl工作室




宣言是行动中的力量。



Gerhard Steidl曾为纪念博伊斯出了一本摄影集《Beuys Book》,里面是他本人与Klaus Staeck—— 另一个才华横溢的出版家伴随博伊斯的艺术工作所做的随行记录。这些照片里的博伊斯是如此的富有独特魅力,这种个性不仅影响了他遇到的人,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和艺术。可以说,博伊斯用其一生的行动,印证了他在宣言中所主张的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


资料可考的这份完整版的宣言最早发表于1973年,由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作家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共同署名发布。但这个文本已经难以找到,在另一个用Helvetica印刷的1979年德文版本中,署名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与克劳斯·施泰克(Klaus Staeck)。


当我看到一张克劳斯·史泰克(Klaus Staeck)的编辑书房的图片,从满满一屋的书稿山中我留意到了他身后的那张从丢勒(Albrecht Dürer)作品“四骑士”中再加工、上面以红底白字的方式标注着“Amazon、Apple、Google与Facebook”。克劳斯·史泰克是博伊斯的挚友,博伊斯1986年就离世了,但生于1938年的史泰克依然健在,互联网时代的符号在他的政治海报中,依然充满批判的力量。多年来,似乎是受到博伊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宣言的激励,他从一名编辑转身作为设计师的史泰克,创作了300多幅与政治时事相关的海报、绘画作品,主题涉及贫困、环境保护及和平等,作品多被纽约MoMA收藏。


宣言是人类思想的遗产,它以极富浓缩的文体方式,就如同博伊斯的“自由国际大学”(F.I.U.)—— 一所为创造性与跨学科研究而设立的自由国际大学—— 创校宣言不仅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社会美育观念,直至仍在激发我们去思考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以及美育可能发挥的社会价值。


宣言是预见未来的发端。


在2020年,建筑师库哈斯和他的团队在古根汉姆美术馆进行的《乡村,未来》展览中,他们在建筑家赖特那著名的古根汉姆回旋楼梯的中庭中央,以地胶方式拼贴着奶牛、蔬菜、葡萄、克隆羊以及荷兰名画里的女仆,而从底部往上看,则是一行行的乡村宣言。擅长于将心智的建构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库哈斯,完成了他对于城市的双重隔断—— 将建筑的内外分离,不停地以宣告未来的舆论制造者的方式定义下一个未来的趋势。



如果说,出版于1978年的《癫狂纽约—— 给曼哈顿补写的宣言》是库哈斯的早期预言,他在文章中预告了20世纪大都市主义与都市摩天大楼会走向的最后癫狂,而他在2020年2月通过一个完整的展览以及一本厚厚的结集之书,宣告了一个未来正在成型的轨迹,这就像是一次彻底的反叛,从城市到乡村的大转变,这是基于库哈斯的学术机构AMO,一个与他的挚友Samir Bantal一起策划,以一个为期五年的研究项目共同探索世界非城市地区(实际上是地球人类居住面积的98%空间)正在发生的变化,“一部关于社会性、人类学和政治的展秀。”


宣言是一种迎接未来的方法。


未来亦经典,让未来就在眼前发生,这是宣言。如今我们看奥赛,巴黎铁塔,蓬皮杜中心,新艺术形式的巴黎地铁站出入口,回想到当时他们于诞生之时,均是走在时代之尖端,引领着人们对“未来”美学的思考,如同他们对时装的永恒创造力,未来感同样亦是时尚之都的孜意追求。


从博伊斯的《宣言》到库哈斯的《乡村未来宣言》,社会的进步与未来方向,总在这些积极推进世界行动的人身上,这一期《生活》从艺术、教育、科技、文化、保育、时尚等领域遴选那些在过去以及未来如何影响我们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宣言”事件。


宣言本身是对于未来勾勒的梦想。


另一个当代重要的建筑家让·努维尔(Jean Nouvel)在2005年发布了其著名的《路易斯安那宣言》—— 由于发布地是在丹麦的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他以此地为号,写下:我们要采取抵抗姿态!我们要主张不太可能的建筑!那种结合实践与诗性以期在某处地方烙下痕迹、将自己的命运和所在地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建筑。


努维尔在宣言中借诗人保罗·樊乐希富有诗意的一句,为他的宣言作结:


—— 时间在闪烁,梦想即知识。




撰文:令狐磊

内容刊于《生活月刊》2022年1/2月刊
《未来宣言》编者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